【台灣醒報記者林晏如台北報道】人工聰明將可判定敗血症病人是不是合用大量輸液治療方式,乃至還可以從人臉監測出心跳、性別等訊號。台北醫學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聯手舉行「2017健康物聯網黑客松」,本年主題為「以健康物聯網進化下一代健康人工智慧」,商量若何利用今朝最熱門的AI手藝分析生醫大數據,將資料以視覺化體例顯現。
讓台灣與國際接軌北醫大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透露表現,北醫大與MIT聯手舉行的物聯網黑客松,能充分連系兩校強項,發揮醫療與資訊科技優勢,不但激起立異,更能讓台灣學生盡早與國際接軌,打開世界觀,為台灣將來的醫療生技產業成長鋪路。
獲得第一位的Lenimentum(拉丁文「治癒」之意)團隊做出「聰明輸液治理決議計劃」,組員林佩蓁本身是急診醫師,由於臨床經驗讓她體認到大夫很需要各類東西輔助,以便作出更精準的醫療判定。是以與團隊成功研發出利用人工聰明,判斷哪些敗血症病人的身體素質恰當,可接管大量輸液的醫治方式。
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者專家研究想開辟這項方式已10餘年,他們向李友專泄漏說,沒想到在這幾天的活動中就能有所沖破,相當驚喜。
表情能透露很多資訊抱走第二名和最佳創意獎的Medical Instrument Technology團隊,則是做出應用於醫療急診室的「影象式健康心理訊號量測與人工聰明臉色辨識整合系統」,用攝影機高度擷取人臉中的訊號,可藉此闡明出心跳、性別、臉色,乃至進擊訊號等資訊。
圖說:Medical Instrument Technology團隊正在自己的作品前,示範若何讓攝影機來分析他們的生理訊號。(photo by林晏如/台灣醒報)
由於時常有病人進擊醫護人員的案例發生,他們特地設計一個「黑名單」,可以發覺病人的進犯訊號,讓醫護人員能做些預防辦法來庇護本身平安,相當希奇。
用AI推精準醫療台灣近期在台工聰明發展中,投入許多人力與資金。李友專認為,台灣的醫療比較有機會在國際脫穎而出,「因為我們醫療的大數據特別多、特別精準。Facebook讚好 Facebook買讚好買未來利用人工智慧鞭策精準醫療,我想對全民健康福祉城市很有扶助,也可能可以削減一些醫療費用。」
文章出自: http://news.sina.com.tw/article/20171008/24154482.html